首页 > 电子刊物 > 文章分享 >
【规划师论坛3】城市密集区空间协同发展策略研究 — 以武汉城市圈为例
规划师杂志社   2018-08-03 09:53:10
 
体化建设和发展,使其成为带动省域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如内蒙古组织编制呼包鄂城镇群规划、宁夏组织编制沿黄城镇带规划、云南组织编制滇中城镇群规划等。一体化和同城化规划也是地方政府规划的重点,如广 ( 州 ) 佛( 山 )、厦 ( 门 ) 漳 ( 州 ) 等在构筑“无障碍”的组合城市,郑(州)汴(开封)、沈 ( 阳 ) 抚 ( 顺 )、合 ( 肥 ) 淮 ( 南 ) 等在编制一体化规划等。

二 城市密集区空间协同发展的矛盾与问题

      无论是从西方发达地区成型期城市密集区的发展历程看,还是从我国各级各类城市密集区的空间发展看,都存在着空间发展的协同问题,包括城市间由于工业布局产生的相互污染问题、各个城市发展方向的选择问题。以长三角、珠三角为代表的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城市密集区都经历了高速的经济发展,其粗放的增长方式及由此带来的种种后果在引人深思的同时,也给处于快速成长阶段的中西部地区城市密集区提供了经验教训。

(一) 空间布局分散无序

      随着城市密集区的形成与发展,城市密集区范围增大,城镇增多,空间布局分散、无序的现象比较突出。分散的区域空间格局制约了城市密集区整体效率的提升和整体优势的发挥,如苏锡常城市密集区,苏州、无锡和常州3个城市的主城区与边缘城镇沿着沪宁线无序蔓延的态势十分明显,城市边缘区空间环境恶化;工业布局高度分散,土地利用方式不集约;农村居民点占地大规模增长,高度分散的布局使其基础设施难以配套,并在发展的同时面临更多压力。只有对原有粗放的资源利用方式和分散的发展格局做出重大调整,才能促进城市密集区的进一步发展。

(二)区域发展缺乏协同

      由于缺乏具有约束力的促进区域统筹协调发展的准则,城市密集区的整体性不强,各城市之间各自为政、恶性竞争、相互污染的现象比比皆是。以武汉城市圈为例,区域内的各个大城市普遍存在着蔓延扩散与边缘开发的现象。各个大城市紧贴各自主城边缘建立新区、优势组团等,如武汉的金银湖组团、盘龙城组团与黄家湖组团;同时,贴近其他城市建立各级各类新区,如鄂州贴近武汉开发葛华新城,并贴近黄石建立花湖新城。这种空间发展不协调一方面加剧了城市密集区空间的无序蔓延,破坏了生态空间;另一方面也会因为产业空间布局的不合理带来城市间相互污染的问题。

(三)资源环境压力突出

      在城市密集区的快速发展中,各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迅速扩张,城乡建设用地不断增加,土地使用呈现出粗放利用的特征。粗放的增长方式导致城市密集区生态环境压力十分突出。建设用地的蔓延扩张,使得城市密集区的生态用地不断减少,大量的农田、林地、草地被城市用地蚕食,造成了生态资源的大量消耗。例如,珠三角地区的深圳、东莞、佛山的建设用地和生态用地的比例已经达到 1 ︰ 1.5,深圳和东莞在 2005 年的建设用地规模占市域总面积已经超过40%,超出 30%的生态安全底线,形成了人口、土地资源、水资源、能源和环境承载力等难以为继的困境。资源与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城市密集区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

      因此,城市密集区普遍面临着空间无序蔓延、生态环境恶化、产业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资源浪费与短缺并存等问题。这些发展历程中林林总总的问题与矛盾从侧面佐证了城市密集区协同发展的必要性。促进空间协同发展是合理利用资源、解决矛盾的必然选择,区域的整体价值将基于区域协同而持续放大,区域空间协同发展的趋势也将成为必然。

三 城市密集区协同发展的关键支撑领域

(一)产业协同发展,打造极具竞争力的区域产业集群

      产业协同发展是推动区域协同发展的关键要素。快速成长期的城市密集区正处于工业化中期,从产业结构上看,其结构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三产业为辅。产业协同发展要重点从加强产业协作和优化产业结构入手:①加强产业协作发展,创建以政府为主导的产业协调机制;协调好城市密集区内各城市之间的矛盾,为区域战略发展做好部署,消除经济歧视和市场壁垒,实现资源共享与最优配置,建立区域内良好的竞争环境和共同市场。②注重产业空间布局结构的优化,结合现状产业空间格局、资源要素来构建合理的产业空间格局,促进工业集聚走向产业集群发展;进一步提高城市密集区内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降低第一产业的比重,以减少第一产业的劳动力,加快区域城市化进程。


[返回]
Copyright (C) 2013-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出版杂志社有限公司 桂ICP备08003917号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195号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月湾路1号南国弈园6楼 邮编:530029
电话:0771-2438012 传真:0771-2436269 E-mail:planners@planners.com.cn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