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刊物 > 文章分享 >
【规划设计】风环境设计方法在陕南山区小城镇的规划应用
规划师杂志社   2018-07-16 10:05:11
 
sp;  龙驹寨镇形成了“三横三纵”的道路结构,丹江北部环路已基本形成,呈现“两横”(中心街和江滨北路)和“两纵”(广场路和花庙街)的格局;丹江南部环路尚未形成,初步形成“一横”(江滨南路)和“一纵”(丹寺路)的格局。总体而言,城镇丁字路、断头路较多,老路及支路的路幅宽度较窄,路网密度较低,尚未形成完善的城市道路交通系统(图3)。

      龙驹寨镇的土地利用率相对偏低,主要呈现以下特征:①居住用地开发强度相对较高 ( 大多为 1.2 ~ 1.8),建筑以多层为主,分布有少量中高层建筑,其余用地开发强度低。②新建项目开发强度高,并以居住区为主,分布于沿江沿河区域(2.5~3.0),建筑平均层数在15层以上;以中心街为核心的老城区开发强度低 (<1.2),建筑以多层为主,其中行政办公、教育科研和医疗卫生等类型的公共场地较多,建筑密度偏低,开发强度低(<1)。此外,城镇中的广场与绿地未形成系统,呈点状分布。

(二)城镇空间布局评价

      从适宜城镇风环境营造的角度来评价龙驹寨镇现状空间布局可以发现:首先,龙驹寨镇是单中心的城镇结构,老城区中心密度较大,缺乏开敞空间(“作用空间”较为密闭 )。其次,城镇道路尚未形成完善的交通网络,不易于风的流通(“空气引导通道”不够通畅)。最后,城镇用地布局零散,开发强度缺乏统一控制;各工业用地规模小、分布散;广场、绿地等开敞空间尚无系统性安排且总量不足,不利于对城镇风环境的有效引导。因此,需要通过规划引导来划定城镇风环境的“作用空间”和“补偿空间”,疏通“空气引导通道”。

四  风环境设计方法的规划应用

(一)风环境分析模块引入规划设计阶段

1.气候数据收集

      龙驹寨镇地处亚热带半湿润和东部季风暖温带过度性气候区,受季风影响明显,夏季东南季风直入,冬季西北季风活跃,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光热资源充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056小时,年总辐射量为122.79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降水量为 687.4mm,年平均气温为13.8℃。按照我国现行的《建筑气候区划标准》(GB 50178—93),龙驹寨镇处于 IIIC 区与 IIA 区的交界处,属于IIIC区的最北侧。
      参照表2~表5可知,龙驹寨镇的风速、风向、温度、湿度和日照在冬季与夏季呈现出较大差异,因此在规划编制时应对夏季与冬季分别进行考虑。

2.气候指数评价

二)风环境策略模块引入规划方案设计阶段

      基于城镇风环境营建的目标,即夏季通风兼顾冬季防风,此次研究从城镇整体空间结构、城镇内部道路格局和城镇用地开发强度三个方面进行方案设计。

1.确定城镇整体空间结构

      在城镇整体空间结构层面,研究借助“源—汇系统”理论,首先划定“作用空间”和“补偿空间”,然后找到能够恰当连接“作用空间”与“补偿空间”的最小能耗路径 — “空气引导通道”,使得“作用空间”能够充分发挥其接纳能力,“补偿空间”可以确保其补给能力。按照上述方法,研究提出以下三点策略。

(1)保护“补偿空间”的造风能力 —保留完整的城镇外部山水格局。

      龙驹寨镇两侧山体植被较好,但由于山体与城镇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不同,易形成温度差,导致夏季白天形成“上坡风”,夜晚形成“下坡风”;同时,丹江从龙驹寨镇穿镇而过,城镇与河流间会形成“水陆风”。因此,在城镇空间布局中应避


[返回]
Copyright (C) 2013-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出版杂志社有限公司 桂ICP备08003917号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195号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月湾路1号南国弈园6楼 邮编:530029
电话:0771-2438012 传真:0771-2436269 E-mail:planners@planners.com.cn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