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主要任务,一是从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优化的角度对总规的主要内容提出建议,包括确定与生态资源环境相匹配的城市规模,以及适宜、协调的各类用地比例与布局方案等;二是协调其他专项规划,如增加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增补生态交通、生态基础设施等;三是补充有关生态专项控制内容与政策建议,如生物多样性保护、新能源使用等,制定提高绿色建筑比例、鼓励立体绿化、增加公共交通供给和鼓励垃圾分类收集等激励机制的生态规划管理与政策建议 ( 图 1)。

(二)规划目标
生态专项规划的总目标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提升生态服务功能,促进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协调耦合、多赢发展,具体包括保障生态安全、缓解生态问题、提升生态功能、促进生态代谢和提高资源效率五个分目标(图2)。

(三)规划思路
1.人与自然协调共生
城市是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社会、经济构成的人工系统影响着自然系统,如占用自然空间、消耗自然资源和排放污染废物等,是城市生态系统服务的需求端与消耗端;自然系统的城市生态系统服务支持着社会经济人工系统,是生态服务的供给端。当前诸多城市生态问题正是由于社会经济发展过度占用自然、破坏自然所造成的,导致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供给不能满足城市发展需求。
生态专项规划一方面通过空间布局与资源配置等规划方法,从需求端减少城市发展对自然的影响与占用;另一方面通过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工程等生态学方法,从供给端提升自然生态系统服务对城市与人类活动的支持,以此促进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协调耦合与人居环境的改善。因此,本文将生态专项规划称为“人与自然共生生态规划”(图3)。

2.用规划来调节、提升城市生态服务
生态系统服务是指生态系统对人类生产、生活提供的条件与支撑,分为产品提供、调节服务、文化服务和支撑四大类。城市生态系统服务是指为维持城市的生产、消费、流通、还原和调控功能所需要的有形或无形的自然产品与环境公益,它是城市生态支持系统的一种产出和功效。本文梳理出空气环境净化、水源涵养、休闲游憩与自然体验等主要城市生态系统服务类型,分别对应水安全 / 水环境、土地、空气 / 气候、生物物种、文化游憩及能源资源六大类城市生态要素(图4)。

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总目标,生态专项规划需理清总规与城市生态系统服务间的作用关系,研究如何用规划来提升城市生态系统服务能力,探明城市生态调控的机制、途径与措施。这是生态专项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规划方法、内容与指标等(图5)。

三 总规阶段生态专项规划方法
(一)生态调控机制
规划提出优化格局、调节过程和提升功能三大城市生态调控机制(图6),是规划调节、提升城市生态系统服务的原理所在。

1.优化格局
城市格局是指构成城市生态系统的土地利用情况、比例及空间分布关系。优化格局应以提升城市生态服务功能为目标,通过总规优化城市总体布局和土地利用格局,如采取组团化、紧凑的城市布局,以及均匀分布的生态空间、连接成网的生态廊道和密路网等,鼓励土地混合使用,增强城市的气候调节、水文调节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生态功能。
2.调节过程
生态系统过程是指构成生态系统的生物与生物,以及不同非生物因素之间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与流动。城市主要生态过程包括降雨径流、固碳释氧、物质循环、物种分布与迁移等自然生态过程,以及交通、人口和文化传播等社会生态过程。总规可以通过增加可透水地表、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