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刊物 > 文章分享 >
【规划师论坛6】传统规划设计院建设新型智库的路径探讨
规划师杂志社   2018-07-06 10:16:53
 
建设要求,推动规划设计机构的转型升级,从为政府提供更好的咨询和设计服务角度出发,推动规划设计机构从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增长方向转变。
       近年来,国际一流咨询公司在规划设计技术团队、业务范围拓展、人才队伍建设、新技术应用和研究方法创新等方面进行了探索。我国规划设计机构为了提供更好的规划设计服务,通过设立专门的研究中心或研究所,致力于研究城市发展的各种规律和城市规划设计的各种技术与方法问题,注重新技术尤其是大数据、GIS 等技术与规划设计的结合,加强与国内外规划设计机构的合作和交流,注重规划设计方法的创新,推动规划设计机构的转型升级。例如,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设立了城市发展研究中心、特色小城镇和美丽乡村研究中心,主要承担广东省重大区域与城乡规划相关政策规范的研究和制定工作,具有政策研究、城市规划及城市设计等多种职能,包括政策研究部、战略规划部、形态规划部和专项规划部等多个部门,建立了一支 30 多人、80%以上拥有硕士学历的专业队伍,取得了多项省部级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等优秀成果。又如,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注重对外交流合作,与韩国首尔市政开发研究院等机构建立了长期交流关系,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及新加坡等国家规划设计事务所合作完成了多项规划设计项目;成立了包含 10 多个研究人员的规划研究室,研究领域涉及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与空间战略、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生态规划和低碳城市规划、步行自行车可持续交通规划与精细化城市管理、产业发展研究及规划实施与政策研究等五大领域,承担了《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研究》《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等重大项目的研究工作。

二 规划设计院建设新型智库的优势条件

(一)专业技术优势

      规划设计院长期深耕城乡规划领域,广泛关注与城乡规划、城市空间相关的专业问题和学术热点,在研究广度和深度两个层面形成了打造新型智库的专业技术优势。

(1)多领域城乡规划技术储备。

      规划设计院长期以城乡空间为研究对象,按照科学规划精心设计的要求,从事规划编制工作。因此,对城市发展战略、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市政工程规划、城市交通规划及建筑设计等多领域编制技术和规划体系具有较强的技术储备。

(2)前瞻性和时效性研究的持续积累。

      城乡规划是一项同时与地方经济社会长期战略和短期快速决策保持紧密联系的规划实践过程,必然要求规划设计院在相关研究成果的前瞻性和时效性上保持专注力与敏感度。
当前规划设计院所涉及的智库研究类项目,不仅着眼于高起点、宽视野应对规划设计研究院未来长期发展需要的战略研究,还逐渐重视不同发展阶段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对于若干可预见的或已经出现发展倾向和趋势的问题能够通过及时、准确的观察与判断,开展针对性的研究课题。

(3) 服务发展形势和要求的创新性专业研究。

      站在新时代决策咨询对象和主体要求的角度,城乡规划设计院所具有的创新技术研究基础为不断适应城市化发展路径变化奠定了较好的基础。规划设计院的专业技术优势,不仅反映在对规划实践、规划理论和规划制度等方面的持续探讨,还体现为跳出传统的城乡规划研究思维定式,敢于并善于向决策咨询对象提出具有创造性、综合性的意见。规划设计院的技术人员本身还是城乡规划学术组织、各级政府参事等重要决策咨询机构的成员,能够及时通过多种方式,为调研及决策提供关于城乡规划发展的全面、详实的信息数据。

(二)人才储备优势

      智库科研团队是规划设计院向新型智库转变的关键。良好的科研团队结构以及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的优良氛围,能够为规划设计院智库型人才队伍的建设奠定基础。规划设计院人才建设中专业基础扎实、培养机制成熟和知识溢出效益显著等特点使其在新型智库人才储备方面具有了良好的人力资源竞争优势。

(1)专业背景突出的人才体系构成。

      目前规划设计院人才体系构成的专业指向明显,技术人员的本科或研究生专业方向与城乡规划领域密切相关。同时,高学历人才不断充实到规划设计院人力资源库。
      近年来,在各地规划设计院招聘的员工中研


[返回]
Copyright (C) 2013-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出版杂志社有限公司 桂ICP备08003917号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195号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月湾路1号南国弈园6楼 邮编:530029
电话:0771-2438012 传真:0771-2436269 E-mail:planners@planners.com.cn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