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转变。存量规划时代和创新驱动时代的到来,将对传统的规划技术方法、规划内容产生巨大的冲击。随着空间需求逐步向定制化与多元化需求的转变,如何应对新要求、新挑战,成为了城乡规划必须面对的问题。
(5) 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技术的突飞猛进给传统规划编制方法带来了冲击,并对各行各业产生了深刻影响,甚至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鉴于大数据潜在的巨大影响,很多国家都将其视作战略资源,甚至提升为国家战略。以滴滴、百度为代表的一批互联网企业也逐步涉足城市研究甚至城乡规划领域,给传统的规划编制机构带来了新的挑战与冲击。
二 省级规划智库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省级规划智库的职能与特点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以战略问题和公共政策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为党和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服务为宗旨的非营利性研究咨询机构,其在组织机构特点、研究领域、研究人员、资金来源、学术交流、信息采集分析、管理架构和合作交流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特征。省级规划编制单位具有代表政府组织编制城乡规划设计项目、进行城乡规划领域的决策咨询与研究、将规划设计的技术成果向管理文件转化的职能,是服务于城乡规划领域新型智库建设的重要力量。研究发现,省级规划编制单位在新型智库的建设方面做出了以下探索( 表 1)。

(1) 参与法规条例与技术规范的制定,为政府法制化建设服务。依托省级规划编制机构的实践经验,协助省级主管部门制定城乡规划有关政策与技术标准,在遵循国家现行城乡规划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的基础上,对一些规划理念和技术进行本地化的深入研究,形成适用于所在省份的引导性政策和规定,为所在省份的城乡规划编制的规范化、规划管理的科学化提供技术支撑。
(2)为相关部门提供技术服务支撑,助力服务型政府建设。行政关系上隶属于省级主管部门的规划编制机构在开展生产活动的同时,完成主管部门安排的相关任务与指定项目编制也是其主要职能之一。通过承担各类城乡规划编制成果技术审查、动态维护与实施评估工作,协助省级主管部门对所在省份城乡规划的管理服务。同时,通过派驻技术人员等方式,协助省级主管部门为省、市、县、镇、村提供规划技术服务。
(3) 开展重大课题研究与前沿热点研究,为所在省份城乡发展和规划建设提供决策依据。一是承担所在省份的城镇化、区域协调和乡村振兴等城乡规划领域发展政策及重大区域规划编制,同时参与其他部门或单位组织开展的相关经济社会研究,负责技术研究及集成;二是开展城市建设重点和热点问题的调查研究,提供决策服务,针对海绵城市、综合管廊、低碳生态、绿色医疗健康产业、空间规划( “多规合一”)、特色小(城)镇、乡村振兴和住房政策等热点设立专门的研究部门,为新型规划的编制工作积累前期经验。
(4)搭建平台,集合多方力量出谋划策。一是以城乡规划领域为核心开展国内外的合作交流。通过承担重大规划项目设计招标组织工作,综合国内外不同设计单位的技术方案优势,提升规划的编制水平;结合城乡规划领域的热点难点,开展国内外的学术交流,通过听取不同领域专家的建议,为本地区的发展提供多种可能性。二是搭建政府与市民的沟通渠道。通过公众咨询会、问卷调查及网络媒体宣传等途径听取利益相关者的意见,促进政府与市民在重点问题上达成共识,更好地服务于城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建设。
(5) 承担城乡规划设计和研究咨询工作,推进省域规划政策和区域规划在所在省份不同层面的落实与实施。依托特色鲜明、长期关注的城乡规划领域决策咨询及其研究成果,推进成果转化落地。通过开展省域内的城乡总体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落实省级规划的管理和实施要求,提升城市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推进城乡统筹融合发展,促进历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并为全社会各项建设的开展做好规划服务。
(6) 推动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助力城乡规划科学发展。通过成立信息中心等部门将大数据等新技术、新方法引入城乡规划领域,参与规划基础数据和信息平台建设,并利用规划信息数据库和规划模型为政府机构及社会单位提供以大数据为支撑的现状综合评价、三维景观评估等规划信息咨询服务,使城乡规划研究分析更具科学性。
(二)省级规划智库的作用分析
省级规划智库的建设较好地弥补了政府职能在城乡规划领域的缺失与不足,也为政府在城乡规划领域的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
(1) 搭建行政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