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刊物 > 文章分享 >
【规划设计】精明增长视角下的生态控制线研究 — 以珠海生态控制线规划为例
规划师杂志社   2018-06-08 09:58:16
 
线范围划分为一级管制区与二级管制区,实施分区管制 (图1)。在管制中,通过差异化的生态保护力度与建设管控强度( 表 2),保护和引导区内生态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2.创新:基于多规协调以统筹生态空间

      在分区管控的基础上,规划创新性地将“多规合一”策略运用到限定城市增长边界中。珠海的众多规划都划定了各自的生态保护界线,如《珠海市战略性空间规划及珠海中心城区概念性空间发展规划》(以下简称《概念规划》)的蓝绿系统、《珠海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的禁止建设区与限制建设区等。但各规划由于出发点和侧重点不同,其生态保护界线在空间范围上有交叉甚至矛盾。因此,珠海生态控制线规划提出基于多规协调以统筹生态空间的原则,构筑统一的生态管理界线,限制城市增长边界。
      以《概念规划》为例,首先确定其保护重点为蓝绿系统所包含的山体、林地、农田和湿地等生态要素;其次,确认生态控制线与该规划的协调方法(表3);最后,基于协调方法,确定生态控制线范围。斗门镇和南湾城区是两个代表性案例,两者在《概念规划》中都属于蓝绿系统,但斗门镇在珠海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被划定为允许建设区,属于未来城镇拓展的重要空间之一;通过校对土地利用现状图发现,南湾城区黑白面将军山周边存在规模较大的城镇建成区,故对两者都划出生态控制线(图2)。

      从表3中能够总结出实现基于多规协调以统筹生态空间原则的方法,具体包括:①明确城市以往所制定的主要空间规划及其保护重点;②通过逐一与土地利用现状及其他空间规划进行校对,将规模较大的城镇建成区、城镇集中规划区、新增建设用地及填海区划出生态控制线;③确定生态控制线的空间范围。

(二)保护核心生态空间

1.划定方法:构建生态安全格局以保护核心生态空间

      规划通过叠加多种关键生态服务功能,构建生态安全格局,以实现保护核心生态空间的目标。首先,识别关键性的生态问题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珠海存在易洪涝、地质灾害频发、水土流失严重及生态系统破碎等生态问题。因此,规划确定其核心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滞蓄雨水、规避地质灾害和水土流失、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提升生态斑块连通性等。其次,构建单一过程的生态安全格局。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分别构建水文、灾害规避、生物保护与游憩过程的安全格局。最后,综合单一安全格局,构建综合生态安全格局。先将单一安全格局叠加,得到关键斑块,再应用最小阻力模型,识别关键生态廊道,构建综合生态安全格局(图3)。

2.创新:分类划定生态用地以提升生态保护成效

      在构建生态安全格局的基础上,规划进一步提出分类划定生态用地以提升生态保护成效的原则。珠海拥有良好且多样化的生态资源禀赋,多丘陵、湿地资源,有着充沛的河流水系和大片农田耕地。因此,规划根据以上原则提出具体的划定方法:①借鉴上位规划并根据自身生态要素特点划分生态空间类型;②基于生态价值评估与城市建设用地布局,将各类生态价值较高的生态空间划入生态控制线,同时将城镇范围内或交界处建成度较高的地块划出生态控制线;③确定各类生态空间的控制线范围( 表 4)。

      规划先将生态空间具体划分成山体、湿地滩涂、滨河地带和农田耕地四类,再逐一划定各类生态空间的生态控制线。在划定山体生态控制线时,先确定山体具体范围线,再与土地利用现状图校对,核定山体周边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并将其划出生态保护范围,最后得到山体生态控制线范围(图4);在划定湿地滩涂生态控制线时,先明确其划定方法,而后将湿地滩涂进一步细分为湿地公园、滨海红树林及荒地滩涂三类,再根据其生态价值评估,采取相应的措施(表5),最后确定湿地滩涂的生态控制线范围。以此类推,再划定滨河地带与农田的生态控制线。


[返回]
Copyright (C) 2013-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出版杂志社有限公司 桂ICP备08003917号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195号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月湾路1号南国弈园6楼 邮编:530029
电话:0771-2438012 传真:0771-2436269 E-mail:planners@planners.com.cn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