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刊物 > 文章分享 >
【规划设计】滨水社区公共空间包容性规划设计引导措施
规划师杂志社   2018-05-09 10:54:11
 
间的再分配;多元性倾向于为不同阶层居民提供多样化的选择方式,是不同收入人群的利益再分配。

(二)外部特性

      外部特性是指公共空间的特色性,不仅带给滨水社区内部居民对公共空间的认知感,还给社区外部居民留下深刻的感知印象。这种心理地图呈现的特色性感知,给滨水社区带来良好的正外部性效应,吸引居民参与公共活动,强化公共空间的外部社会效益。反之,缺乏特色的公共空间,将产生负外部性效应。

(三)内外部联系特性

      内外部联系特性强调滨水社区面向全社会的开放性,体现公共空间在整合城市公共空间系统中所处的地位,反映了滨水社区公共空间的生长与联系。滨水社区公共空间良好的内外部联系特性为不同滨水社区的居民提供了往来的可能,并使城市公共空间在社区层面体现更好的社会公平与正义。

三  构建公共空间包容性规划的设计

引导措施——以驻马店练江河商住区整体概念性规划为例

(一)规划背景

      练江河社区东至天中山大道,南至滨河路,西至铜山大道,北至练江大道北侧滨河绿地,总用地面积为233.3hm²,建设用地面积约为178.8hm²(包含大型社区建设用地71.48hm²)。同时,规划区域靠近练江休闲服务片区,居住用地和康体娱乐用地较多,其北、东、南侧有大片滨河防护绿地,西侧有紧邻交通干道的防护绿地。练江休闲服务片区的功能定位为康体疗养、生态休闲、公共服务和生态居住。规划区域的功能定位是成为带动城市向练江片区发展的生态动力核,具有良好的文化商业氛围、以高端商品房为主体的居住区。

(二)规划措施

1.体现公平利益分配的引导措施

(1) 控制公共通道的形态与位置,提高公共空间分配的公平性。为均等地给居民提供到达公共空间的机会,规划设置了贯穿各个地块的放射性公共通道和两种公共通道控制线:①控制不可改变公共通道,在详规阶段保证道路的基本走向、宽度均不可变;②控制可改变方向和宽度的公共通道,可在设计阶段改变走向、位置,但宽度不宜改变(图1)。两种公共通道控制宽度均不低于13m,鼓励在保证最小控制宽度的基础上适当予以扩大,并确保在 7:00 ~ 24:00向全社会开放。

(2) 控制各地块水系空间,增强多元亲水空间分配的公平性。规划注重各地块亲水环境的公平性,将滨水社区旁的河水引入地块中,结合步行系统打造良好的居住环境,对生态环境的网络性与融合性进行引导:①各滨水社区对生态环境保护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因此对河水实施增氧、沉淀和净化等初步的生态净化措施。②在不影响排洪通道的前提下,将规划区域内练江河部分河段扩挖成较大湖面,并结合景观改造外堤线线型。③引导各地块形成小区域的水系,沿市政河道设置 3 处取水泵站,沿街西路、南庄路设景观用水管道,将河水输送到 A5、B2 地块,并进行水体循环与净化,最终排入滨河路东侧的自然水体中 ( 图 2)。④要求各地块设置雨水收集设施,并将雨水积蓄到地块内的景观水体中沉淀、利用。

(3) 引导桥梁位置与风格,提高各社区可进入的公平性。为保证各地块水系的连续性,应控制社区外围道路桥涵的位置,预留社区内水系的出入口位置,为整个滨水区域形成网络状的海绵空间提供技术保障。跨越城市河道的桥梁需控制桥下净高,保证游览船只通行。各地块景观水系在跨越城市道路时需进行衔接,在步行出口处预留道路两侧水系衔接口。

(4) 控制步行出入口的相互衔接,提高步行通道的均等性。步行均等性是在各地块做好绿道之间的衔接,在社区内形成良好的人车分行或人车部分分行系统。除滨水步道外,在各地块规定位置建设步行出入口,保证步行出入口的位置方位不改变,使相邻地块的步行通道得以衔接,维持区域内步行通道的连续性和均等性。

(5) 引导基调树种的种类与规格,确保生态效益的均衡性。为使各滨水社区地块的生态效益均等化,应控制基调树种的种类,以乡土树种作为主要的景观营建骨架,控制胸径、冠幅和树高等,保证各地块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

2.体现正义分配的引导措施


[返回]
Copyright (C) 2013-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出版杂志社有限公司 桂ICP备08003917号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195号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月湾路1号南国弈园6楼 邮编:530029
电话:0771-2438012 传真:0771-2436269 E-mail:planners@planners.com.cn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