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刊物 > 文章分享 >
【规划师论坛3】武汉城市圈城市收缩现象研究
规划师杂志社   2017-02-27 10:24:04
 
0年武汉城市圈整体上包含9市(6个地级市,3个省直辖县级市),48 个县市 ( 区 )。与 2000 年相比,武汉城市圈城镇人口规模上升16.92%,而总人口规模下降1.48%(表2),说明武汉城市圈仍处于快速城镇化过程中,但武汉城市圈作为中部崛起的首位城市圈和重要战略支点,总人口规模的下降意味着其对外来人口的集聚能力减弱,这需要引起重视。
      此外,为避免对城市收缩的识别出现误差,本文核查了 2000 ~ 2010 年武汉城市圈内各城市行政区划的变动情况。其中,2001年黄石市石灰窑区更名为西塞山区;2009年武汉市武昌区、青山区和洪山区出现内部区划调整。这两市的区划变动将微弱地影响对武汉市江南三区收缩形态的判断。鉴于村(社区)空间尺度数据的缺失,为保证样本的完整性,本文依然以武汉市江南三区原人口规模等数据识别城市收缩现状。

(三)武汉城市圈城市收缩识别

      本文计算了两次人口普查年间武汉城市圈9市全市和市辖区/街道范围的人口增长率,识别了武汉城市圈中广义和狭义的收缩城市,并分别统计了各行政单元收缩县市(区)和非收缩县市(区)的个数(表3)。可以看出,在9市中,仅武汉市和鄂州市的人口增长率为正,其余7市均出现城市收缩现象。其中,仙桃市收缩最严重,人口增长率为-20.28%。从狭义的收缩城市角度看,黄冈市、咸宁市和潜江市市辖区或街道范围的人口规模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作为城市发展的核心区域,市辖区或街道范围人口的减少意味着城市的要素聚集能力较弱,未来发展出现衰退的可能性较大。此外,在48个县市(区)中,有31个出现不同程度的人口流失,占比达64.58%,其中黄冈市和咸宁市两个地级市的县市(区)全部收缩,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两个地级市内部并不存在明显的增长极,这值得进行深入探讨。

二  武汉城市圈收缩城市的空间分布与土地利用

(一)武汉城市圈 9 市收缩空间格局

      将武汉城市圈收缩数据与地理信息进行匹配后,可绘制图1。可以看出,武汉城市圈核心区域仍在不断集聚人口,表现为单中心极化经济发展模式。具体来讲,两次人口普查年间武汉城市圈增长最快的地区主要集中在武汉市市辖区(新洲区和黄陂区除外)以及黄石市的下陆区和黄石港区,人口增长最快的前十位县市(区)平均增速为27.60%。同时,武汉城市圈非核心区域的人口出现大规模下降,主要集中在黄冈市和咸宁市,人口规模下降最快的前十位县市(区)平均下降幅度为15.64%。
      城市的发展寓于区域之中,到区域中心城市的距离影响着城市自身的经济社会发展。武汉城市圈9市和48个县市(区)的人口空间分布即是以上观点的现实表现。

(二)武汉城市圈的土地利用

      表4汇总了武汉城市圈6大地级市的蔓延指数和蔓延增长率,并将它们与湖北省均值和全国均值进行对比。不难发现,除孝感市在2001~2010年的蔓延程度有轻微下降外,其余5市的蔓延程度均有所提高。对比表3,城市收缩较为严重的黄冈市和咸宁市在2001年、2010年和2013年的蔓延指数均处于较高水平;2001 ~ 2010 年,人口负增长(-1.94% ) 的黄石市的蔓延增长率最高,为 46.73%,2001 ~ 2013 年其蔓延增长率高达63.64%。相较之下,武汉市的蔓延程度和蔓延增长率处于较低水平,这或许与武汉市可供开发的土地面积较小有关,在人口不断增加的过程中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此外,从蔓延均值看,与湖北省和全国相比,武汉城市圈整体蔓延增长率的均值更高。以上数据从一定程度上说明武汉城市圈并没有积极响应城市收缩的事实,在总人口规模下降的过程中,其土地利用面积仍然在增加,总体上降低了土地利用效率。

三  武汉城市圈城市收缩的背景、现状和应对:以黄冈市为例

       不同的城市,城市收缩的原因以及应对城市收缩的重点不同。本文以黄冈市为例,讨论黄冈市城市收缩的背景、发展现状以及相关的城市规划。

(一) 黄冈市城市收缩的背景


[返回]
Copyright (C) 2013-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广西出版杂志社有限公司 桂ICP备08003917号 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0195号
地址: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月湾路1号南国弈园6楼 邮编:530029
电话:0771-2438012 传真:0771-2436269 E-mail:planners@planners.com.cn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