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模式化的家具分类标准,转向更加复合、多元和灵活的街道家具分类配置模式,包括依据街道属性特点细化街道家具分类和分级,从而全面提升街道建设品质和完善街道功能;集聚配置多种类型的街道家具,满足街道多样的社交、步行及休闲等活动需求,配置适宜不同年龄段人群、不同道路功能需求的街道家具,实现使用对象的多元化。更细化、更复合多元的街道家具分类和更具针对性的街道家具分级可为后续弹性规划控制和精细化设计导则提供条件。
2 技术上:制定“容量—布局—属性”三级弹性控制体系
鉴于传统只控布局而不控风格的街道家具规划方式难以适应街道实际需求,本文参考城市设计、景观风貌导则的控制方法,提出“容量—布局—属性”三级控制体系,将定量要求与定性控制相结合。通过街道家具容量控制对不同属性街道设置的街道家具要素进行上限控制和制定下限要求,避免因一刀切的规划方式而造成的街道家具资源浪费或缺失。基于街道属性、街道底层界面和民众感知等形成的差别化街道家具布局,可以在提高设置精准性的同时,协调不同街道家具的布局冲突和无序设置。
相对于街道家具容量和布局的量化控制,街道家具属性控制则是对街道家具的品质控制。通过建立街道家具品质属性指标,并依据街道属性对每项指标提出详细的分项控制指引,实现街道家具布局和品质的双重控制。一般而言,街道家具品质属性指标应至少包括规格、色彩、风格、材质、形态和照明六部分内容。
3 成果上:形成“设计工具箱”,提供下层次设计施工的前置条件
(1)整体控制与重点设计相结合
“设计工具箱”作为统筹协调后期各设计和施工单位不同方案的设计条件,采用两种模式交互的方式,即整体控制与重点设计相结合。整体控制实现区域街道家具管控全覆盖,可采用图则、表格和示意图等形式,对所有类型道路沿线的街道家具数量、布局和特色进行控制性说明;重点设计则是对重点道路沿线街道家具进行详细方案设计,包括整体空间方案、街道家具点位和形态设计等,深度可达修规深度,同时可以协调街道家具与周边环境风貌。整体控制与重点设计相结合的方式既可以避免因管控过死而影响后期设计和施工方案的操作性,又有利于形成地区差异化的街区发展模式。
(2)规范条文与图示解析相结合
规划应借鉴城市户外广告等景观要素管控手法,采用规范条文与图示解析相结合的模式。规范条文分类、分情况说明街道家具规划的设计条件、控制条例和注意事项;图示解析则配合规范条文进行直观化图形说明。一般而言,建议图示解析采用“双图式”模式,即三维图式+实景图式,三维图式增加了街道家具竖向控制要求,更贴近实际;实景图式则可以提高大众对规划说明的直观理解。
需要注意的是,“设计工具箱”作为一种可查、可询、可控的设计条件,其成果形式可不拘泥于以上两种模式,在进行具体规划设计时可根据现状条件、管控主体和规划要求进行调整,如可采用“市级统筹管理+区级设计实施”的市、区分工合作模式,在表达上也可采用“一张图”的管控模式等。
佛山南海西部片区街道家具专项规划的实践应用
1 佛山南海西部片区概况
南海西部片区属于广东省佛山下辖区,位于珠江三角洲腹地,东倚广州,南邻港澳,是广佛同城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排头兵、岭南名山新名片。目前,区域正在逐步推进产业升级转型和城市环境再造,居民对便捷、多样及美观的街道家具设施需求迫切,因此急需开展相关专项规划,为后期街道改造中城市家具设计和施工提供指引。本次规划区域总面积为346km²,涉及规划街道55条,其中重点规划街道 10 条。
2 规划对象:6大类22项街道家具,基于街道基因细化分级





